







x
位於中山北路七段81巷。2013年「天母國小附近國有土地地上權設定案」引發拆除危機,附近區民組成「天母綠玉聯盟」,開啟爭取保留之路。在立法委員及文化局的協助下,此案暫時停止招標,並使故居主動進入文化資產審議,期間歷經社區聯署、生態文史踏查、辦理導覽及工作坊等行動,終於在2014年11月26日「文化資產價值審議委員會第63次會議」羅友倫故居被指定為歷史建築,並於2015年8月9日正式公告。
在文化方面,羅友倫故居橫跨日本、中美協防時代,因此不僅在建築風格上保有日、美之建築特徵,更因屬於整體陽明山軍事文化地景之一,呈現戰後東亞冷戰,台灣於士林及天母地區國軍駐紮史,更補足了中美協防歷史拼圖。作為天母地區歷史的見證,成為認識天母過去的重要入口,因此有其重要性。
在生態方面,基地面積約3898平方公尺(約1179坪),園區內有著非常豐富的生態環境,包含13棵受保護老樹以及其他樹木共42棵,呈現次生林樣貌,同時也有保育類動物鳳頭蒼鷹每年在此繁殖。
在眾多天母地區的歷史地點之中,羅友倫故居做為甫被指定的歷史建築,相關的修復及再利用程序正在進行中,但我們觀察到天母居民其實對公共空間缺乏想像。或許是因為近年來天母的建設案越來越多,過量的開發而導致開放
綠地、公共聚會場所缺乏,許多攸關社區未來規劃的資訊無法有效傳遞,而產生了不了解公共事務及社區凝聚力消失的問題。
這一路走來的過程中,我們著實地看見了公共資訊無法有效傳達而產生的衝突,以及因社區事務參與度低,所以選擇隱身在每棟建築裡的人。在推動保存的過程中,也看見了天母有著豐富的歷史、生態資源,同時也是一個能夠讓人好好地生活的地方。由於羅有倫故居做為歷史建築空間,有著訴說歷史的豐富可能性,又因園區內有著豐富的生態,更有助於環境、生態的教育推廣,因此我們也期待羅友倫故居可以作為開啟社區凝聚、創造地區想像的潛力點。




